企业动态
媒体报道

以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契机 推动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破局发展


王刚 赵振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时期,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做强工业软件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

新型工业化亟待我国工业软件更大创新突破

做强工业软件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创新应用最集中、创新溢出效应最强的领域之一。以美国为例,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足20%,但70%的创新活动直接或间接依托于工业领域,是美国创新成果最丰富的领域。工业软件作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驱动着制造管理流程优化、生产模式与生产关系改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先进工业技术溢出。一方面,工业软件的应用贯穿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装备、生产、管理、物流到服务;从车间层的生产控制到企业运营;从企业内部到外部,实现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互联和供应链协同,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全面应用。另一方面,工业软件从单项应用到实现对制造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物流等各业务环节的全覆盖和深度渗透,同时向综合集成的方向发展,突破企业边界,实现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模式变革,形成新型工业能力。

因此,做强工业软件产业,对于加快推动我国工业体系由“以装备为核心的工业”向“软件定义的工业”转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起到关键支撑引领作用。

从市场占有率看,我国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市场占比较小,主要应用于工业机理简单、系统功能单一、行业复杂度低的领域;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在部分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但在高端市场中还不占优势;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发展规模较大,但在高端市场领域与国外产品仍存在差距。因此,亟须做强我国工业软件,推进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有效夯实我国产业发展“软支撑”。

做强工业软件是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经之路

新型工业化是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工业化。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体现了我国工业要摆脱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获取价值分配比例较低困境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产业必须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攀升,从简单生产、制造和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获取更高比例的价值分配。一直以来,国外工业软件先发优势明显,尤其在设计仿真软件、嵌入式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

伴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工业软件的重要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国内工业软件企业参与了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但其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性价比、稳定性、成熟度、兼容性等都存在着差距,同时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工业软件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新兴前沿技术研究和自主创新不强,总体上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制约了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以江苏为例,全省工业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企业“多头并进”的发展态势。2022年全年,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实现517亿元,同比增长18.2%,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集成验证、供需对接机制不断健全,产业链条不断向深拓展,在工业实时操作系统、船舶行业计算系统建模仿真软件、EDA工具软件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性强的标志性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做强工业软件是推动数实融合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带来深刻影响。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工业作为融合的主战场,体量大、门类多、场景复杂,融合发展前景广阔。我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国。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规模达23.88ZB,占全球的23%,预计2027年数据规模将达到76.6ZB,年均增速达26.3%,位居全球第一。随着数字化、数实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制造业将面临技术更迭、产业升级的各类挑战,这对我国工业软件产业提出新要求。

我国拥有较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有41个工业大类,是产业门类最全的国家之一。2022年,我国工业规模增加值达40.2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而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规模全球占比不足8%,工业软件作为数实融合的关键基础和核心支柱,产业需求将迎来高速增长。此外,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工业制造方式和企业组织模式,也为工业软件创新带来新的突破,工业云化、平台化等趋势或将助力我国工业软件打破海外产品依赖和技术路径依赖,实现弯道超车。

例如,东风汽车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了发动机生产线数字孪生系统,可实现远程产线生产监控、设备运维等功能,一方面将参与生产的关键要素,如原材料、设备、工艺配方、工序要求、人员等,通过数字孪生技术1:1三维还原数字化建模,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实时联动实际生产活动,通过期间产生的大量孪生数据来分析和优化生产线;另一方面,在三维数字孪生场景中,通过对接MES/PLC系统,获取设备生产的实时运行状态(运行、异常、停止),模拟关键设备何时需要维护,并实现预判整个生产线、工厂或工厂网络的健康状况。

蓝卓基于supOS工业操作系统推动链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孤岛”等实际问题。目前,蓝卓已深度应用于石化、医药、金属制品、电力等30多个行业的中小企业,累计建设3600多个“平台+APP”新型智能工厂。树根互联与各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打造20个产业链平台,赋能长城汽车、一汽大众、苏州金龙等多家汽车行业链主企业连接链上人、机、料、法、环等各项数据,实现全要素数字化管理,助力车企增强产业链弹性。

当前我国工业软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态合力发挥不足。工业软件产业生态的正常运行受到上下游产业制约,需要上下游软件之间的匹配和兼容,并在下游的应用中不断迭代优化,同时也需要工业软件企业与上游软硬件供应商、下游需求方形成紧密协作关系。目前,我国工业软件的产业支持政策体系亟须完善,供需产业主体间协同能力依然较弱,各自为政,贯穿工业软件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大生态合力亟待提升。

行业标准亟待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现行标准多由国外大型企业主导制定,不同厂商间产品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工业软件标准体系”,现有标准比较零散。因此,亟须把握新型工业化建设机遇,加快开展对工业软件技术及产业发展的系统性研究,研制工业软件各领域的关键急需标准,构建统一完善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助力我国工业软件技术和产品高质量发展。

龙头牵引释放不足。央国企是我国各行各业的主力军,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在行业发展中具备资源、技术、人才和市场等优势,具有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上下游优势资源开展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攻关的能力。目前,央国企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释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整合力量发挥不充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发展,研发培育效能也亟待激发。

产业应用亟待突破。工业软件的开发需要与生产制造流程紧密结合,并需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迭代优化,最终形成满足工业实际需求的软件产品,中下游工业企业的支持与应用十分关键。而目前国内工业企业为了产品质量、稳定性,以及产品研发进度考虑,会优先使用国外先进成熟产品,导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难以在工业实际场景中验证迭代,这种应用环境的缺失使得产业竞争劣势愈加明显。

破局发展之道

创新构筑产业发展政策矩阵,持续打造工业软件大生态体系。一是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需要,适时调整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战略和路径,成立工业软件高质量领导小组,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出台“工业软件+”政策,整体规划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路径。二是采用政策矩阵代替“一刀切”,提高政策精准度,基础型、应用型、专业型工业软件分类施策,提高发展目标精准度,探索多主体参与机制,提高主体创新协同度。

牵住标准化的“牛鼻子”,引领工业软件核心技术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构建我国工业软件标准体系框架,覆盖通用基础、产品、测试验证、系统集成、行业应用等内容,开展关键标准研制与解决方案研发,以标准引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二是充分发挥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等行业组织作用,紧密跟踪工业软件国际标准化发展态势,引导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带动产业国际合作迈向新发展。

以“一把手”监督为主抓手,发挥央企国企协同创新“领头羊”作用。一是实施重点领域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完善“一把手”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纽带关系,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牵头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进“链”加“群”。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建立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入驻,在研发、生产、竞争战略上共同谋划,协同配置资源,加快强链补链建设。

以重点行业为切入口,加快我国工业软件全链条落地应用。一是以行业应用为导向,引导制造业重点领域开放应用场景,强化“工业强基”工程共性基础研究与产业重大工程、高端装备应用衔接,逐步推进全产业链本土工业软件的落地应用。二是搭建工业软件行业应用体验中心,聚合“政产学研用金”多方资源,建立包括企业库、产品库、关键技术库等在内的产业链数据库,推动我国工业软件产业链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加快工业软件产品推广应用。

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版权所有:郑州三中网安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003649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241号 | 站点地图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