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行业资讯

干货满满!工信部司局详解明年重点工作思路(电子司、信软司)

                                                                          河南三中科技zhengzhoushi郑州市文件 2018-01-02

日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深融合、惠民生、保安全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18年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全局,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融合带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工业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具体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关各司局将如何开展好有关工作?值此新年到来之际,小编搜集整理了部机关24个司局主要负责同志的介绍材料,详解2018年重点工作与思路。本篇含电子信息司、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电子信息司: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 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刁石京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电子信息司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部党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着力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打造智能信息产业,深化信息技术与传统领域融合发展,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稳步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2017年重点工作回顾

(一)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围绕集成电路、传感器、新型显示等产业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瓶颈,协调产业各方协同攻关,构建完善创新体系。继续推进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加强存储器、先进逻辑工艺等重大生产力布局,重点支持超算CPU、新型存储器、5G高频器件等“弯道超车”和短板领域。积极落实电子信息领域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支持高压直流继电器、高速光通信器件、超级电容器等核心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建设了广东省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湖北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升级为国家级创新中心,指导上海市建设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等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创新体系。重点领域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全部采用国产超算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连续蝉联全球超算500强榜首,3D NAND闪存芯片研发取得重要突破,我国第一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成都京东方量产。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1—11月集成电路产量1417亿块,同比增长19.4%,预计2017年全行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


(二)以新型信息消费需求为导向,打造智能信息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强产业链整合,大力发展智能信息产品,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培育新增长点。继续发挥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的撬动作用,重点支持武汉存储器、成都京东方等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全行业投资稳步增长,1—11月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27亿元,同比增长23.3%。贯彻落实《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支持NB-IoT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联合开展应用示范,编制发布《2017智能硬件产业白皮书》。支持广东省开展新数据家庭行动,加快智能电视、量子点电视、激光电视等新产品推广。指导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开展工作,组织行业调研、产业发展论坛,积极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积极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链协同创新,不断完善产业链建设,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13.9%,智能手机产量13亿台,占手机比重达到73.9%,智能电视产量占彩电产量的比重达到63%,微型计算机产量2.8亿台,同比增长7.5%。华为、OPPO、小米、vivo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六,全球占比稳步增长,小米、传音分别在印度、非洲市场表现抢眼。


(三)深化电子信息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积极推动典型应用示范,以新动能带动新发展。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需求,以传统领域典型应用示范为抓手,培育发展融合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浙江、北京-河北、重庆、吉林、湖北等“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加快建设步伐,形成典型演示场景。支持开展智慧健康管理类产品研发、应用,联合民政部、卫计委组织创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示范街道(乡镇)和示范基地,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支持北斗高精度快速定位芯片模块开发,指导建设网络辅助北斗/GPS位置服务平台并实现商用,推动北斗在信息消费、交通、农业、电力、公安等领域应用。研究制定无人机数字身份标识,开展数字身份识别管理、编码等基础标准制定工作。研究制定《军民两用电子元器件技术等级认定办法》,建立军民两用电子元器件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元器件“民参军”。积极开展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逐步提升信息技术对智能制造的支撑能力。


(四)完善产业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瞄准产业发展热点,推动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通过标准、行业规范条件等综合施策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制定《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新型显示产业超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支持重点行业发展。发布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第六批)和撤销光伏规范公告企业名单(第一批),公示拟公告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第二批)。研究制定《电子信息行业“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印发《太阳能光伏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加快制定集成电路、传感器、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等重点领域标准和军民通用标准。继续指导举办“2017年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大课堂”,加强彩电、手机等行业质量品牌建设。


2018年工作重点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司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部党组的统一安排,以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为中心,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不断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信息消费升级,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快创新中心建设。针对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智能传感器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建设智能传感器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打造8英寸共性技术开发平台,攻克高深宽比加工技术、圆片级键合等关键技术;加快组建IC先进工艺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攻关5纳米及以下工艺共性技术等。指导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落实建设方案,重点建设Ⅲ-Ⅴ族高端光电子芯片、硅光集成芯片、高速光器件测试封装等产品工艺平台,攻关400G硅光器件等关键技术;加快落实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开展大尺寸印刷、量子点印刷等关键技术研发,实现样机开发研制。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推动CPU、FPGA等重大破局性部署,继续组织实施“芯火”创新计划。


(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聚焦光伏、通信等重点领域,引导企业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智能制造典型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全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提升。研究制定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智慧工厂)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智能制造技术成果有效推广普及。引导部属机构研究总结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先进经验,开展行业智能制造新模式研究,编制发布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政策文件。召开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宣贯有关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开展典型经验交流研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商、装备制造商、科研机构、用户单位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行业绿色制造。会同相关部委发布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光伏产业智能化升级,鼓励大数据、NB-IoT等信息技术在光伏领域的融合应用,支持一批行业特色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在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形成若干标志性成果,召开智能光伏示范现场会。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可再生能源应用评价办法,推动工业园区光伏应用;加大电子信息领域绿色工厂、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等标准研制,引导IC、新型显示、PCB等领域企业降低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加强排放治理;推动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回收的绿色化、生态化。


(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出台《关于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虚拟现实健康安全等关键亟需标准,支持建设虚拟现实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发布虚拟现实产业白皮书;支持虚拟现实核心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提升虚拟现实产品成熟度和用户体验,推进虚拟现实在重点行业的应用;全力办好2018年世界VR产业大会。系统评估超高清视频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并上报国务院;研究制定《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积极协调争取资源,支持丰富超高清视频终端产品供给,推动内容建设和行业应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支持北京、广东等地方产业集聚发展和先行示范,指导广东举办4K产业发展大会。


(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加强高端芯片、高性能服务器、先进存储、汽车电子新型架构与计算平台等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国际合作,提升“引进来”层次和水平。发挥企业、协会、标准化组织等多方力量,加强国际间技术、标准、专利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沟通机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结合海外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光伏等优势产能走出去,加快自主技术标准海外推广应用。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建立健全全球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扩大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深刻认识新时代新使命 继续做好两化融合大文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谢少锋



2017年,在部党组的统一部署下,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以服务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为目标、两化融合为根本途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核心、推进工业信息安全为前提、发展信息消费为新引擎,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标准引领,发挥典型示范,汇聚行业力量,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2017年主要工作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持续深化,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两化融合是立部之本和全系统的共同责任,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一是持续完善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二是支持建设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平台等融合发展新基础,遴选70个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116个制造业“双创”平台、17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706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和50家贯标示范企业,推动我部与广东、浙江签署部省合作协议。三是完成3项国际标准立项,实现标准国际化的重大突破,发布3项国家标准。截至12月,推动6600余家企业开展贯标,指导近9万家企业开展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四是指导成立制造企业“双创”等一批创新战略联盟,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物理系统、制造业“双创”平台等白皮书,融合发展产业影响力持续扩大。


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布局,构建数字驱动的工业新生态。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一是推动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二是研究编制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估、应用、测试验证等系列指南,研制平台参考架构和标准体系,开展典型案例和项目库建设,指导发布白皮书。三是推动建设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面向机械、风电、高铁等复杂产品的新型工业APP并实现商业化应用。


工业信息安全工作稳步推进,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我们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关键,一是发布《工控安全防护能力评估工作管理办法》《工控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南》《工控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二是组织年度安全检查,覆盖全国5377个企业共计33979个工控系统,初步形成“以查促建、以查促改、以查促防”的工作机制;开展防护能力预评估,积极探索评估工作常态化实施路径。三是推动成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指导成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加快形成政产学研用高效联动的发展格局。四是开展风险报送与通报试点,为建立联防联控风险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奠定工作基础;圆满完成一带一路、金砖峰会、党的十九大等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保障任务。五是依法履行电子认证服务许可审批行政职能,推进电子签名证书跨境互认,与粤港双方共同启动跨境电子报关支撑平台试点应用。电子认证应用推广取得新进展,全国有效证书持有量达3亿多张。


“软件定义”作用凸显,数字经济培育壮大。一是大力实施中国软件名城提升行动,印发《中国软件名城创建管理办法(试行)》,启动青岛、西安等软件名城建设,支持南京、成都、杭州创建国际级软件名城。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国8个名城业务收入合计占全国比重超过60%。二是大力推动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11场工业软件展示对接活动,覆盖全国主要产业集聚区、50多家软件骨干企业和3000多家工业企业。研究编制《工业技术软件化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成立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三是推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支持建设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形成京津冀、珠三角等一批产业集聚发展区;开展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应用解决方案征集活动,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建设。四是主办2017第21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第16届中日韩三国IT局长OSS会议,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主办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信息消费扩大升级,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一是推动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 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新时期加快信息消费发展的总体目标。举办全国工信系统厅局级专题培训班,建立完善部际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重点。研究完善示范城市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开展城市行活动。二是出台《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企业上云”步伐。支持软件企业积极发展各类SaaS服务,研究形成云计算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深入开展云服务能力测评,推动云计算开源发展,加大区块链等产业前沿研究,鼓励企业开展创业创新,提升技术能力。


2018年工作思路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新时代推进两化融合的新要求和新部署。2018年,我们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与时俱进,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部党组的统一部署下,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新时代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融合发展新特征,继续做好两化融合这篇大文章。


加强新时代两化融合工作。一是完善融合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制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新时代融合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二是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国发〔2016〕28号文,围绕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制造业“双创”、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等领域,持续开展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加快建设测试实验平台和测试床,夯实融合发展基础。三是持续开展贯标,组建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善管理体系标准,加快标准国际化步伐,引导企业开展自评估、自诊断和自对标。


加快建设和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是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研究制订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实施指南,遴选若干跨行业、跨领域的平台。二是实施百万工业企业上云工程,推动生产设备、研发工具、业务系统等云化改造和云端迁移,打造平台应用最佳实践,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三是实施百万工业APP培育工程,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培育一批工业APP,推进工艺经验的程序化、工业知识显性化和工业智能的云计算化。四是推动建设一批平台测试验证环境和测试床,培育开发者社区,举办开发者大赛,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新生态。


全方位构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开展《工控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宣贯,继续普及推广工控安全防护能力评估。二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攻击防护、漏洞挖掘、态势感知、监测审计、云平台隔离、安全统一管控等安全技术研发。三是支持建设全国在线监测网络,应急资源库,仿真测试、信息共享、信息通报平台(一网一库三平台),提升态势感知、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等保障能力。四是鼓励地方筹建地区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与国家级技术支撑机构实现对接。五是选择3-5个基础较好、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地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研究产业发展路径、机制和模式。


强化“软件定义”与“数据驱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一是进一步研究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软件行业“放管服”改革,做好财税政策的接续性工作。二是继续开展中国软件名城提升行动,完善创建机制顶层设计和支撑体系建设。三是进一步推动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发展,支持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国产优秀工业软件展示对接活动。四是制定发布《关于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指导意见》,组织实施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大数据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组织拍摄《中国大数据》纪录片。五是研究制定促进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扩大升级信息消费,深化云计算应用落地。一是加强国发〔2017〕40号文宣贯力度,制定出台推动地方发展的文件,推动组建联盟组织,扩大覆盖面。推动设立新型专项,实施技能提升工程;聚焦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消费及新型信息产品等重点领域,遴选出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全面推动云计算在各行业的应用深入与普及;研究制定推动“企业上云”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指南,加快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务实推进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区块链、边缘计算的发展。

   来源:工信微报


 
版权所有:郑州三中网安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003649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241号 | 站点地图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